20030625專題講座

社交禮節小常識 (以下所述係以上班或正式場合為主) 巴台坤撰

服飾禮節—襪子篇襪子是男士長褲的延伸(深色素面較宜 肉色或白襪不宜)

女性上班族網狀襪不宜

為什麼?

白襪一般是運動時的穿著,而且當我們坐下時,露出淺色的襪子,會顯得突兀;肉色的襪子看起來像是沒有穿襪子。

網狀襪在歐美地區一般是“特種營業女性”的穿著,女性上班族在日間為了避免誤會,建議以穿著素色絲襪為宜。(當然,假若晚間赴宴或休閒活動則不在此限)



服飾禮節—鞋子篇皮鞋上班或正式場合男女皆不宜露出腳趾,顏色宜與服裝搭配,男士多為黑色繫帶,日間不宜著漆皮皮鞋。

女士日間不宜金銀閃亮,儘可能避免平底鞋;馬靴的話,短筒猶可,長靴,除非嚴寒冬日,平時上班似亦不宜。

為什麼?

露出腳趾,顯得不夠莊重,況且不是每個人的腳趾都很美。不是嗎?

漆皮皮鞋一般是晚宴或晚會的服飾,常見於頒獎典禮或國際標準舞的場合。

平底鞋容易讓人顯得慵懶,略有高度的鞋跟,會讓人站起來比較挺拔(我們大都願意留給他人這樣的印象);金銀閃亮的鞋或馬靴,常讓我們在眾人中突顯,特別是站立拍攝團體照的時候。



服飾禮節—衣著篇

襯衫(顏色以淡雅素色為宜 避免透明材質)紐扣(全都扣上)

內衣(內衣不宜外露,汗衫的袖子長度若超出短袖襯衫袖口十分不雅; 胸罩肩帶亦不宜外露,穿著淺色外衣時儘可能避免穿著深色的內衣)

為什麼?

正式場合穿著淡雅素色的襯衫會讓您在外衣、領帶(男士)或絲巾(女士)的配色上少傷一些腦筋。

襯衫的紐扣當然要全都扣上,不然準備那些紐扣要做什麼?

內衣露出來,會分散了他人對您的注意力或忽略了對您專業的尊重;就像某些大明星拍的廣告片,想促銷的產品往往反而被忽略了。(當然、像電影中超人那樣內衣外穿是例外)



餐飲禮節—餐巾篇餐巾的使用

1.餐巾用來擦拭嘴角油污

2.餐巾紙用來擦拭口紅或棄置菜渣或口香糖殘渣(不3.包括檳榔渣)

4.暫時離座將5.餐巾摺疊放在座位上 結束時放在桌面上 但不6.宜摺回原狀或揉成一團

7.塑膠袋包裝的濕紙巾 不8.宜用力爆開

為什麼?

正式餐會場合,餐巾(因其多為正方形故亦稱口布)乃必備的用品,通常打開後對摺成三角形、置放膝部上方,避免菜餚湯汁沾污衣物,偶爾用來輕拭嘴角油污。

假如用餐巾擦拭口紅,會讓餐廳或主人損失一條餐巾(許多口紅是不容易清洗的)。

餐會結束,餐巾稍微摺疊置於桌面即可,若摺回原狀會讓主人覺得您似乎沒用過餐或可能是對菜餚不滿意(好像沒來過),揉成一團則顯得粗魯無禮。

濕紙巾用力爆開是一種噪音,十分失禮。

切記:請勿將餐巾繫於腰際或胸襟,這不是圍裙或圍兜,您說對不對?



餐飲禮節—餐具篇Ⅰ

中式餐會的餐具,通常比較簡單,大致只有餐盤(骨盤)、水(果汁)杯、酒杯、調味料/小菜碟、筷子、湯匙和茶匙等,中菜西吃大概會增加刀、叉而已。

西式餐會的餐具則較複雜,依菜餚類別、道數而異,基本的餐盤、麵包碟與牛油刀、水(果汁)杯、酒杯、刀、叉、湯匙和茶匙等之外,尚有林林總總的各式餐具。

��什麼?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藉由經驗的累積,對餐具的運用已臻出神入化之境,端視以一雙筷子便可以輕鬆挾起油炸花生米,西方民族絕非對手;因此,中式餐會的餐具,通常比較簡單,中菜西吃引進之後才讓餐具變複雜了。

正式西式餐會的餐具則較複雜,刀叉多至三組、酒杯也可能會有三個(紅酒/白酒/香檳酒)還加一只水杯、湯匙茶匙大大小小、再加上牛油刀等,琳瑯滿目擺滿一桌;偶爾還會出現一些特殊餐具,像田螺夾、蟹腳鉗等,讓人眼花撩亂、不知所措。(西方文明講求動作斯文優雅、其實是手拙,對不對?)

對西式餐具的運用不熟悉的話,可照著主人的動作進行;使用時有一定的順序,西餐的基本原則是由外側往內。萬一用錯了也不必慌張,有經驗的服務人員會自動幫忙補齊。

特別注意:談話時請先放下餐具,不宜揮舞餐具,吃完將餐具放在碗盤(或托盤)內,約呈45度角,便利服務人員收取(有些賓客將刀叉分置左右、讓服務人員收取時甚為不便)。



餐飲禮節—餐具篇Ⅱ

1.西餐的麵包(如法國麵包),2.為了便於食用,3.通常我會先用刀叉切4.成小塊再逐塊取用。

5.以上這樣的做法似乎蠻好的,6.您以為如何?

為什麼?

1.用刀叉切2.麵包或用茶匙喝咖啡都是不3.適宜的。不4.論是中餐或西餐,5.有些食物是可以用手取用的,6.例如:饅頭、麵包、餅乾、蔬菜條、有骨的雞排(或羊排)、蟹腳或整粒水果,7.不8.過動作宜從容優雅,9.切10.莫齜牙裂嘴、揮舞刀叉。以麵包來說,11.假如想抹些牛油,12.宜先以牛油刀自公用小碟中刮取些許,13.放在自己的盤中,14.再塗抹在自己的麵包上,15.然後撕成小塊食用。

16.建議:找機會試試看!在餐桌上優雅地削一個蘋果如何?



餐飲禮節—再說餐具篇

餐會的場合,難免會發生餐具掉落或杯子打翻的意外狀況,通常我們可以做一些及時因應,但是掉落桌面下的不論是刀叉、湯匙或筷子,最好還是請服務生來處理比較合宜。

為什麼?

餐具掉落或杯子打翻,我們當然要立刻應變,假如有湯水(湯汁)/飲料沾污了鄰座的衣物或桌面/桌布,就近以餐巾或餐巾紙吸收湯水(湯汁)/飲料,防止擴散,但是進一步仍以喚請服務生來處理比較合宜。掉落桌面下的餐具,不宜自行撿拾,試想當大家正襟危坐地用餐,有人突然不見了,不但顯得突兀、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性騷擾)誤會。

或許曾經看過有人逕自拾起掉落的餐具,用餐巾或餐巾紙擦拭後繼續使用,此舉甚為不妥,即使個人不重衛生也得替同桌的其他客人想一想,特別是中式餐會的筷子或湯匙,偶爾還會與他人同時進出碗盤挾取食物,這樣豈不把別人給嚇壞了!

記得以前聽過一則‘腦筋急轉彎’—請問您身分證掉了怎麼辦?

答:撿起來就好了。這裡順便附上身分證掉了該怎麼辦的一則參考資訊。同樣地,餐具掉落請向服務生申請補發。



餐飲禮節—雙手萬能篇

某些餐會的場合,部分食物需用雙手進食,這時候假如使用餐具,不論是刀叉、湯匙(茶匙)或筷子,反而不合禮儀。

為什麼?

中式餐飲的包子/饅頭、西式餐飲的麵包/蔬菜條,都是直接以雙手取食,正確的方式是撕成小塊/段(以一口的容納量為準)、逐塊/段進食,千萬別用刀切或用叉取,不過像中餐的小籠湯包例外,非但得用筷子、還得借助湯匙幫忙,免得被滾燙的湯汁給燙到了。

有些餐會的餐後水果是以整粒的方式上桌,這時就得相機行事了:狀況 1〔橘子〕用雙手(如果能單手完成那就更棒了)剝皮、逐瓣進食,果核宜以手承接再置於碟中(荔枝或枇杷亦同);狀況 2〔香蕉〕中餐假如沒有刀叉,用手剝皮、折斷逐段進食,西餐通常備有刀叉,將其置於碟中,先去頭尾、再縱剖去果皮、然後將果肉切段逐段進食;狀況 3〔蘋果〕需要一些技巧,先往中心削切一瓣(約六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大小)去果皮、然後將果肉切塊、逐塊進食(柳丁則切成約六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大小、逐瓣進食)。狀況 4,假如服務生端上一大盤水果讓您選,請勿挑西瓜、鳳梨、甘蔗或榴槤,那類水果怎麼吃?我也答不出來。(那些有時是擺著好看的,聰慧的 您一定瞭解,對嗎?)

7.咖啡或紅茶等飲料的茶匙,8.是用來調和奶精或砂糖的,9.千萬別用茶匙取用飲料。



餐飲禮節—雙手萬能回應篇

前情摘要”請勿挑西瓜、鳳梨、甘蔗或榴槤,那類水果怎麼吃?” ,王正道先生回應:”說的大概是整「顆」帶「皮兒」的西瓜、整「粒」帶「皮兒」的鳳梨、整「根」帶「皮兒」的甘蔗、整「顆」帶「皮兒」還帶「刺兒」的榴槤,如果是這樣子,比較「難吃」是肯定的。”以上所述完全正確。



另外有同仁私下問到:”羊小排或帶骨雞腿不是也可以用手取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

假如水果是已經去皮(殼)的,敬請安心享用。

通常羊小排會在骨頭部分包裹鋁箔紙,用意即為方便以手取用,但是帶骨雞腿假如稍大,仍宜以刀叉切塊、再逐塊進用。

有時遇到“台塑牛小排”,愛好美食的饕客切下肉排之後,忍不住將骨頭上殘留的些許筋肉用雙手拿起來啃食,給 您衷心的建議,最好不要。那畫面似欠優雅(有一家‘王品牛排’會在上菜時指導顧客如何切取及食用順序,保證 您可以完整地吃得乾乾淨淨)。



餐飲禮節—調味配料篇調味配料的取用

吃傻瓜乾麵/魚翅—加烏醋/紅醋、吃牛肉麵—加酸菜、吃臭豆腐—加泡 菜與辣椒醬、吃玉米濃湯/酸辣湯—加胡椒粉、吃薯條—加蕃茄醬、吃牛排—加A1牛排醬、吃◎◎◎◎—加☆☆☆☆………,這樣的調味配料組合,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定要的啦!」;因此,西餐的玉米濃湯,在開始進用前,習慣上有些人會主動先服務鄰座、再為自己加胡椒;同樣地,中餐的魚翅,也會主動先服務鄰座、為他加些紅醋、再為自己添加。這樣恰當嗎?

或許你我都曾遇見過,有些人因為調味配料添加過當,例如把湯弄得太酸或把菜弄得太辣、太鹹,以致食物難以下嚥,平白糟蹋了一盤佳餚美食。

為什麼?

正式餐會主動為鄰座服務(特別是男士為鄰座的女士服務)是一種基本的禮貌;但是,口味的偏好因人而異,假若還沒有品嚐就逕自添加調味配料,會否影響了原本的美味?主動將調味配料遞給鄰座已經是合乎禮節、盡到照顧的責任了。

日本料理的生魚片通常會配上一碟醬油、芥茉(山葵末),據(日本通)建議的理想進食方法是:先將生魚片輕沾醬油置放自己的小碟中、再取少許芥茉置放魚肉上,然後進用,假若將芥茉與醬油混在一起,第一個困難是怎樣才是最適比例、第二個問題是那樣豈不將芥茉(特別是現磨的山葵)的鮮美給抹煞��。

適度地運用調味配料,一方面可為美食提味、加分,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符合自己的口味偏好,但是先淺嚐之後再酌量添加是比較安全妥適的作法(調味配料一旦加進去就沒辦法改變回來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一些高價位的餐廳,主廚會認為他烹調出來的菜餚、懂得享用原味的人才是行家。您以為呢?



應對禮節—贈禮篇

受邀參加餐會或到朋友家作客,通常會攜帶一份“伴手”,不論是什麼樣的禮物,都應妥適地予以包裝並附上名片或卡片。

為什麼?

包裝,當然要用禮物紙,假如禮物的形狀不規則,最好加個紙盒再包裝;精心的包裝代表致贈者的審慎以及對受贈者的尊敬(我們熟知、日本人似乎最重視禮物的包裝),同時讓受贈者在拆開時會有些許驚喜。

附上名片或卡片,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而且這樣也方便受贈者辨認是何人所贈送(某些餐宴場合,結束時主人不勝酒力,回去恐怕真分不清禮物是誰送的);卡片可以寫上一些動人的詞句,表達致贈者的祝福與感謝心意。同時也方便受贈者日後回贈時的參考。

個人曾經收到過別人致贈的禮物,竟然是已經開瓶的酒類,也遇到過上面還貼著價格標籤或他人名片的,似乎送禮物的人疏於在送出前仔細檢查。以此為鑒,送禮豈可大意!



應對禮節—酒會眾生篇

受邀參加酒會或茶會的賓客,有些熟朋友會事先約定、同時到達,藉這個機會相聚;也有某些賓客圍繞餐、儘情享用佳餚美酒;還有一些賓客穿梭會場,忙著交換名片。一般說來,何種類型的賓客收穫較大?

為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主要端視您願意出席的主要目的而定。假如,想藉這個機會與老朋友敘舊,可以選擇第一種型態;盼望品嚐一些美食,當然選擇第二種類型;至於希望擴展人際關係的話,第三種類型會有不錯的效益。

酒會或茶會,舉行的時段通常在非用餐時間,例如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之間,也有一些所謂的酒餐會(像每年外交部主辦的國慶酒會)安排在下午五時三十分至七時三十分之間;若想兼顧上述三種目的,在時間的安排上得稍費心思。建議您準時到達,趁著賓客稀少時享用一些餐點飲料,等到中場時段、貴賓雲集時,把握機會進行社交活動,末段時分再找些老朋友敘舊。

酒會或茶會,以社交活動為主,假如賓客吃到打飽嗝或喝到醺醺醉態,恐怕就失禮了。不可不慎!



應對禮節—電話篇

最近一位朋友問道:「打電話給你的時候,好幾次鈴聲還沒有響你就接起來,讓我有被嚇到的感覺!」,或許這是日常生活裡你我都曾遇到過的經驗,那麼應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通常,等鈴聲響兩至三聲再接比較合宜,好讓對方有個心理準備、但又不致等太久。您以為如何?

為什麼?

其實這也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主要是前述“感受”的問題,讓對方有個心理準備、但又不致等太久(較理想的狀況是:最好別讓鈴響超過四聲)。

現在的手機以及部分的電話話機,多有﹝來電顯示﹞功能,假如我們為了展現﹝來電顯示﹞功能,一接起電話就直呼對方大名似亦欠妥,這樣或許會讓對方感受到有被監視的誤會或錯覺。

發話的這一方,應該等對方的鈴聲響幾聲再決定要不要掛斷?這個問題得視情況而定,一般對象假如鈴聲響了六、七聲仍無應答即可掛斷,但是如果對方是年高的長者,或許我們宜等個十、十一響,為的是體恤老年人動作較慢,需要有更充裕的時間移動(我們不妨試著體會一下:好不容易走到話機旁、電話卻沒接到的悵然!)。



回應:禮儀小常識--應對禮節—電話篇

王正道先生的回應:文中所稱那個被”驚”到的就是我啦!

謹附”法務部及所屬各機關推行電話禮貌實施要點”,敬請參考.

法務部及所屬各機關推行電話禮貌實施要點 (民國 89 年 10 月 19 日修正)

一 目的

為加強本部及所屬各機關電話禮貌,提升電話服務品質,塑造機關良好形象,特訂定本要點。



二 實施範圍

本部及所屬各機關全體員工撥接電話及處理電話服務事項,應依本要點辦理。



三 撥接態度

(一) 各機關對所屬員工應不定期自行舉辦電話禮貌訓練,使具備應對常識及說話技巧,並培養耐性,改善電話服務態度。

(二) 各級承辦人員對經辦業務之答復應明確,並翔實告知發話人,避免因態度冷漠,造成誤解或不良後果。

(三) 對民眾電話申辦案件,均須隨接隨辦;不能隨接隨辦者,亦應儘快辦理,並儘量做到一次完成,以免民眾不耐,不斷來電。

(四) 語氣應誠懇、謙和,並使用通俗易懂辭句。

(五) 電話中不可洩漏公務上之機密事項。



四 電話禮貌

(一) 電話鈴響應儘速接聽,先報明服務單位並問好,如你好、早安等問候語。

(二) 轉接電話時應注意轉接電話禮貌,多說「好的」、「請稍候」、「對不起」等。

(三) 對方請轉接電話,被指定接聽者應於接聽時先報明服務單位或姓名。

(四) 電話語氣應儘量簡要、明晰、溫和,切忌語氣粗魯。即使對方不耐煩或生氣時,仍應保持良好風度。

(五) 對方所提問題如超越職權範圍或非個人所能解答時,應明確告知其原因或轉請業務熟諳人員答復,不可逕行掛斷電話或以「不知道」搪塞。

(六) 說「不」的時候,應先把困難事實告訴對方。

(七) 對方撥錯電話時,應婉言告知,請其查明再撥,不可粗言「打錯啦」即掛斷電話。

(八) 對方擬找之人不在辦公室時,應婉言告知係差假或目前暫時不在,並徵詢需否留話轉告,不可粗率答復「他不在」即掛斷電話。

(九) 接到責難或批評性之電話時,應委婉解說,並向其表示歉意或謝意,不可與發話人發生爭執。

(十) 電話應對應活潑、機智、有效率。

(十一) 接完電話注意接尾語,多說「謝謝」、「不客氣」、「再見」、「如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隨時來電」、「竭誠為你服務」等。



五 總機禮貌

(一) 各機關總機輪值人員不得擅離崗位,當電話鈴響或亮燈時應迅速接聽,並報明本機關名稱,如「法務部,你好,請問要找那一位」,不可只說「喂」或「喂,總機」。如話務繁忙致有延接,應告知發話人並表示歉意。

(二) 對方指明受話對象後要親切招呼「好的,請你等一下」,不可悶聲不響。

(三) 線路正在講話中時,應徵詢對方「講話中,要不要改接他線」。

(四) 線路在講話中亦別無他線可接時,應徵詢對方願否稍等,如願等,應不斷試接,如不願等,應致歉後收線。

(五) 對方洽詢業務,如不瞭解應洽談之對象時,應儘速查明後轉接,並親切招呼「好的,我替你試接○○單位,請稍候」。



六 ���核測試

(一) 本部及所屬各機關研考單位應對本機關或所屬機關同仁,採不定時方式測試電話禮貌,以督促電話禮貌之推行。

(二) 測試項目及評分標準如次:

1 接話速度占二十%,以電話鈴響數為評分標準:

(1) 二響接聽二十分。

(2) 三響接聽十五分。

(3) 四響接聽十分。

(4) 五響以上五分。

2 電話禮貌占四十%,以自報單位、問候語、結束語與語氣是否謙和、誠懇為評分標準:

(1) 優:自報單位、問候語、結束語,語氣謙和、誠懇者,三一分至四十分。

(2) 良:自報單位,語氣謙和、誠懇者,二一分至三十分。

(3) 可:自報單位,語氣尚謙和、誠懇者,十一分至二十分。

(4) 劣:未自報單位,語氣欠謙和、誠懇者,○分。

3 答話內容四十%,以對本部及所屬機關業務及相關法令是否嫻熟,解答是否詳盡為評分標準:

(1) 優:對業務嫻熟,解答詳盡,對所提問題能不厭其煩加以說明者,三一分至四十分。

(2) 良:對業務嫻熟,解答尚詳盡,對所提問題尚可使人滿意者,二一分至三十分。

(3) 可:對業務尚嫻熟,解答簡要,對所提問題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者,一一分至二十分。

(4) 劣:對業務不嫻熟,答話顯得不耐煩者,○分。

(三) 每一受測者,總分在八五分以上者評定等第為優,七十分至八四分者為良,六十分至六九分者為可,五九分以下者為劣。

(四) 測試時宜於同一時期由同一人擔任測試工作,俾能相互比較作公正之評核。

(五) 測試結果應填送「電話禮貌測試紀錄表」 (格式如附表) ,依行政院函頒之「行政院為民服務不定期考核工作計畫」有關「電話禮貌測試」規定,由本部彙整測試結果陳報行政院,並作為推薦參加「行政院服務品質獎」評獎之重要參考依據,本部並得視情況辦理獎懲。

社交禮節交流道

巴台坤撰

1. 接待人員,陪同貴賓行進時,以保持在貴賓的左後側約半步至一步的距離為宜。

2. 搭乘電梯時,宜讓最高階的長官先進、先出;乘車時亦同。

3. 男士西裝上衣,應將紐扣完全扣上,才是正確的穿法。

4. 初次見面,基於禮節,男士應主動向女士伸手、行握手禮。

5. 上班時接聽電話,對方要找的人不在,通常我會說:「?」

6. 晚宴桌次、席位均已排定,來了不速之客,身為接待人員,我只得向對方說抱歉。

7. 未事先預約的賓客,擬拜訪公司的總經理,我會禮貌地婉拒、並請對方留下名片。

8. 身為餐會的主人,有義務頻頻邀請客人乾杯,才算稱職。

9. 收到附有回帖的請柬,在自己的行程尚未確定之前,不必急著回覆。

10. 接待多次來訪的貴賓,我會主動稱呼對方、並探詢是否還記得我?

11. 女士覺得食物的份量太多,在尚未進用前,不妨分一些給鄰座的男士。

12. 由於擔心可能會遲到,通常我都會比約定時間提前半小時到達餐會場所。

13. 開始用餐前,女士應以餐巾將口紅擦拭乾淨,以免玷污了餐具、酒杯。

14. 西餐的玉米濃湯,在開始進用前,習慣上我會主動先服務鄰座、再為自己加胡椒。



□16.

□17. 長官交待:送一盆精美的花,慰問病危的長輩;我會毫不猶豫,立刻向花坊訂購最高級的盆栽蘭花,附上卡片「(上款)‥‥驚悉 您身體危和,至感關切,謹獻上由衷地祝福,敬祝 早日康復‥‥(署名)」,送至醫院。

□18. 在正式社交場合,女士以著裙裝方為合宜,即使寒冬、亦然。

□19.

□20. 即使是當面致贈的禮物,也一定得加以精美包裝並貼上名片或附上卡片。

□21.

□22. 進入廁所時,看到總經理正在小解,我會行鞠躬禮並呼:「總經理好!」。

□23.

□24. 下班後要參加晚宴,所以上班時,就順便將最華麗的禮服、首飾都秀出來。

□25.

□26.

□27. 電話洽公,當對方應答時,我會直接表明要找的

 
---------------以上文章主要內容引用自知識+,圖文版權皆為原所有人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告知站長!將馬上處理!---------------
---------------免則宣言:本文下面內容與上文無關,單純為廣告欄位,請勿做額外聯想!---------------

微波餐具專賣店推薦:http://www.gomy.com.tw/goodslist.asp?g_category=1386&affiliate_id=9109

健康便利微波超值11件組
健康便利微波超值11件組
網路價:NT$ 899
迪士尼微波餐具組
迪士尼微波餐具組
網路價:NT$ 550
台灣製造烹師傅微波煮飯杯(7951)
台灣製造烹師傅微波煮飯杯(7951)
網路價:NT$ 288
微波爐專用‧電磁波隔離布(第三代)
微波爐專用‧電磁波隔離布(第三代)
網路價:NT$ 13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瑞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