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 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 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 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瑯。 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 1956年中國製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公元前12世紀,在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六枚「戒子」和「雙鷹權杖首」,是最早的掐絲琺瑯 。依考古,公元前5至6世紀希臘人曾燒過掐絲琺瑯,至 6世紀拜占庭盛行琺瑯工業,10至13世紀初為東羅馬 (拜占庭) 掐絲琺瑯的鼎盛期,以宗教器物為大宗 。

  掐絲琺瑯技術向東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般認為在南宋(12 世紀) 。到蒙古元朝時,政策上重視工匠,手工業因而一路發展 ,至15世紀中期,琺瑯器在中國十分盛行 。

  古時琺瑯專供婦女使用,非男人用。其名稱翻譯自外文,故有多種稱呼,如:拂菻、拂林、佛郎、富郎、拂郎等,都指生產琺瑯之地。琺瑯的製作技術,則由地中海東岸傳至羅馬。元代開始稱琺瑯為「洋磁」(因技術來自西方),明代則又稱大食窯、鬼國窯。

  中國人早在東漢時已經能燒出瓷器,以數百年歲月累積的燒窯經驗和技術的演進為基礎,很快就學會燒製琺瑯器。

琺瑯瓷的種類

(一)掐絲琺瑯:出現時間最早,雍正年間始稱「掐絲」。康熙皇帝不尚尊號,琺瑯器最愛畫琺瑯,故留有康熙款的掐絲琺瑯器極少。雍正年間,隨當朝皇帝的喜愛和審美感,大力仿傚「景泰琺瑯」。

  乾隆皇帝是一位眾所周知的藝術愛好者暨藝術品收藏者,初期自廣州請掐絲琺瑯器匠到宮內製作琺瑯器;這時候器種繁多,製作精緻、美麗,釉色鮮艷,並兼用自製和進口料。乾隆時期琺瑯器的種類大致有仿銅器、宗教用器皿、日常用具、文具、燈具、如意、鼻煙壺、鏡子、鐘錶、班指、指甲套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清宮檔案中,乾隆 48年檔案記載,有一次宮廷午宴時,在乾隆御桌上放置的膳食用具全數是 掐絲琺瑯器,而陪客的餐具則是瓷器。由此可見正式宴會上,掐絲琺瑯器的象徵遠比瓷器和金銀器尊貴。清宮「正大光明殿」內到處陳列著琺瑯器,佛堂也陳列琺瑯製七珍八寶等佛具。琺瑯器似乎成為清代皇帝的御用器,也是賜給大臣、達賴喇嘛、外國君王和使節的重要文物。

(二)內填琺瑯:早期的內填琺瑯與掐絲作品看似類似,但內填材料不用銅絲。內填琺瑯的製作技術 ,相傳是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英國的蓋爾特(Gelt)人發明。9至11世紀,此技術與掐絲琺瑯同時盛行於拜占庭,此時的作品多數以金、銀為胎。12至13世紀之際,製作中心轉至法國中西部利摩日(Limoges)一帶。

(三)畫琺瑯:通稱的琺瑯是指畫琺瑯。畫琺瑯在15世紀時,由比利時、法國和荷蘭三國的交界佛郎德斯(Flandes)地區創新。15世紀末,其製作中心逐漸轉移到法國中西部的城市,尤以利摩日(Limoges)為發展重鎮,產出是以宗教用器皿為大宗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2020705719

 
---------------以上文章主要內容引用自知識+,圖文版權皆為原所有人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告知站長!將馬上處理!---------------
---------------免則宣言:本文下面內容與上文無關,單純為廣告欄位,請勿做額外聯想!---------------

微波餐具專賣店推薦:http://www.gomy.com.tw/goodslist.asp?g_category=1386&affiliate_id=9109

健康便利微波超值11件組
健康便利微波超值11件組
網路價:NT$ 899
迪士尼微波餐具組
迪士尼微波餐具組
網路價:NT$ 550
台灣製造烹師傅微波煮飯杯(7951)
台灣製造烹師傅微波煮飯杯(7951)
網路價:NT$ 288
微波爐專用‧電磁波隔離布(第三代)
微波爐專用‧電磁波隔離布(第三代)
網路價:NT$ 13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瑞梅 的頭像
    林瑞梅

    joshua05的部落格

    林瑞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